上海放下身段参加抢人大战,胜算几何?尊重人比尊重人才更重要!
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| 任大刚
有时候,你会觉得各大城市之间上演的“抢人大战”像场儿戏。
最近参加个小聚。其中一个90后女生,乃某省省会郊县的土著。该省会一向热衷于参加抢人大战,但该省会规定,郊县大学毕业生不能落户到主城区。
于是该女生大学毕业后只好当引进人才,先把户口落到邻省亦喜欢参与抢人大战的省会,两天后,再以外来人才身份,成功将户口落到本省省会主城区。
这名90后女生,已经离开了成功落户的省会主城区,现在就在上海工作,正在努力争取上海户口。
从这个案例中,我对那些参加抢人大战大有斩获的城市,最后实际留下来多少人,有些许的疑问。
此外,我觉得郊县同样优秀的子民不能落户主城区,对这名90后女生来说,虽然丰富了奇葩经历,但毕竟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。
户口这个东西,毋庸讳言,附着着很多实际的利益,同时又有看不见的人格尊严,尤其是一个外来的移民——你是被羞辱的,还是被尊重的?
01
要拿到上海户口曾经不是那么容易
然而政策的修改,并不主要是为了照顾个人的、主观的细腻情感,而是以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说服公众,比如上海,一向严厉限制户籍,但面对新进入的人口断崖式下跌,加上其他城市都快把新增大学生抢光了,再不加入进去就晚了,于是上海的户籍大门也开始打开了。
以我近30年的上海生活经历,上海的户籍门槛降低,大概有两次: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“蓝印户口”,只要在上海买房,就可以获得户口;一次是2003年开始,只要有中专文凭,有固定工作就可以解决户口。
但这两项政策都是实行两三年后就废除或收紧了,取而代之的是积分制,当年没有抓住这两次机会的,都十分后悔,因为积分制下,要拿到上海户口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。
上海再次把户口门槛打开一些,始于2018年,这一年,清华北大的应届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;但清华北大每年也就那么一丁点毕业生,估计是杯水车薪。
2019年,上海市向浦东新区下放人才引进和海归落户的审批权。
真正的变化来自2020年9月,应届博士、双一流硕士、一流学科硕士、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的本科,可以直接落户,打开户籍大门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。
到今年11月份,上海户口门槛再次降低:“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紧缺急需、取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(高级技师)高技能人才”以及“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”,可以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。
虽然户口放开的力度仍不如2000年前后,但假如上述措施仍未能使进入上海的人才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,那么户籍政策向2000年前后越来越靠近,是大概率事件。
02
留给上海的争夺空间其实不多了
20年来,上海的户籍人口大概增加了130万左右,外来人口增加了将近700万。
外来人口增加的峰值出现在2010年,当年超过260万,到2011年,仍然达到近130万,但此后却断崖式下跌,2015年开始连续减少3年,到2018年才有所增长。
2019年微增1.5万,属于少见的非户籍人口的增长少于户籍人口的增长,不过大概也就5000人的样子。
2020年统计数据尚未公布,但由于疫情影响,外来人口很可能再次下降。
目前没有公开数据说明是哪些人不来上海了,只能逻辑地推测,应该主要是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体,较高收入的群体大概仍有强烈愿望留在上海。
而不管我们曾经是如何地惧怕人口增长,如何地希望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止下来,但就中国的实际所见,却是像某些地区一样,一个城市一旦陷入人口持续减少的泥潭,就会无可挽回地陷入破败。
那么,上海还有没有可能让新增人口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呢?
如果单是求得户籍人口的增长,那是很容易的,毕竟有970多万的存量外来人口在那里,只要办一道手续就可以实现了。但这显然不是上海所要的政策目的。
那么上海能否持续地吸引外来人口,或者最低限度不至于外来人口增长停滞甚至出现持续减少呢?
这个恐怕没有人敢拍胸脯保证。
因为,其一,上海的工资水平与传统的人口流出地之间的差距在缩小,10多年前,工资水平较低的省会城市与上海的工资水平之间,大概会有两三倍的差距,但是现在,这种差距大概已经缩小到一倍左右;
其二,如果考虑到上海的生活成本,包括房价(房租),出行、餐饮等,那么实际收益完全可能会缩小到一倍之内;
第三,20世纪90年代后,新出生人口开始减少,特别是95后的独生子女更多,其父母不像之前的父母那样希望孩子出门闯荡,而是多不愿意也不太支持孩子出远门工作;
第四,最近几年新崛起的新一线城市也在争夺人才。
因此,留给上海的争夺空间,其实是不多的,或者说,几乎不可能再出现像2010年前后那样,人人争着去上海的盛况了。
03
上海如何能够留住年轻人?
那么上海是不是在抢人大战中就没有机会了呢?
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应该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90后女生的遭遇上。我们要明白,90后乃至更年轻一代的95后跟之前的70后、80后不一样在哪里。
他们成长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年代,更关注自己的精神感受,更有个性,也就是说,如果70后80后一出生就面临生存生活压力,对物质财富的渴望异乎寻常的话,那么更年轻一代,对此在整体上是有所超越的。
换言之,你上海虽然已经给不起超过其家乡省会城市两三倍的工资,但是可以给我的家乡省会给不了的东西以资弥补。
那么这些东西是什么呢?
首先是尊重个人。包括尊重个人的生活方式,在机会和利益面前被平等对待。
实际上,在日常接触中,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留在上海的年轻人,非常看重这一点,包括本文开头的那名90后女生,就是在抢人大战中被不公正对待的,至于是否“愤”而出走到上海寻求公正倒不一定,但腾挪一圈的不爽是肯定的。
我有一句尚未流传的名言:尊重人比尊重人才更重要。
道理很简单,一个人,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人而受到基本尊重,而不因为他是退休工人、院士或富翁,或者按照官位大小就被严格区别对待,那么这样的社会是吸引人的,值得留恋,值得留下来的。
一个动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地方,如何能够留住甚至吸引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?
在这点上,上海恰恰做得好那么一点点,就足以让年轻人心生感佩。
其次是社会开放。
上海在19世纪的第一次兴起是因为开埠开放,在20世纪末的第二次兴起是因为改革开放。
开放是上海的基因,更是它的命根子。一个外地年轻人来上海,能够发现上海与外地很不一样的地方,包括建筑、人们的言行举止,等等,这是它的吸引力所在。
上海需要维持这种不一样。
怎么维持?那就是更加开放,更加彻底地开放,保持你在中国的不一样,尽量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。
如果有一天,你发现上海与内地其他城市没什么两样,要么是中国全面进步了,要么是上海变得保守封闭了,那么上海也就没啥吸引力了。
尊重个人和社会开放,也就是保持宽容以待的胸襟,这是任何创新的基本前提,一个永葆创新活力的地方,也是机会更多的地方,哪怕人口停止增长,甚至像日本那样严重老龄化,也没有那么可怕的。
反之,人口再多,死气沉沉千篇一律异口同声,又有什么吸引力,创新和机会又在哪里呢?
觉得文章不错,就赞赏一个吧!
*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【冰川思想库】原创内容,未经账号授权,禁止随意转载。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
*商务微信:bingchuanxiaobian
汇聚思想,分享锐见
公号ID:icereview
长按二维码关注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
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
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
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
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
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
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
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